STEM教育太高端?在家啟蒙很簡單!

先來看看STEM教育的定義!STEM教育起源於美國,將科學 Science、技術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數學 Math 結合的跨學科教育,強調的是跨學科知識的融合,注重理論學習與動手實踐的聯繫。

近幾年新加入了藝術(Arts)增強版,也有加入了Enterpreneurship(企業精神)的增強版。這些都叫做STEM+。隨便怎麼往上+,STEM教育主旨不變,玩的就是學科跨界!哈哈,和蘋果機一個道理~~

再來看看STEM教育的好處!
首先分享給大家一組數據,看看大佬們如是說:
知識經濟時代,培養具有STEM素養的人才,是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布希《美國競爭力計劃》

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取決於其創新能力。

——奧巴馬《美國創新戰略》

在美國大選中提議STEM研究生畢業可直接申請美國綠卡。

——希拉里·柯林頓

中國教育部在2017年1月頒布的新《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首次定義了中國版的STEM。

STEM有一句口號是比較能說明STEM教育的好處的:幫助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
往近了說,它就是一個橋樑,讓孩子能夠把零散知識,變成一個互相聯繫的整體,是一種跨學科的學習方法。往遠了說,STEM教育的好處,可以說為娃的未來做準備!它培養了四個未來人才最需要的能力:創新的能力、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動手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STEM教育是一種激發並保持孩子學習熱情的極佳方式!

STEM教育這麼好,我們怎麼給娃用?
目前來講,培養一個STEM娃分兩種途徑:在娃興趣可塑性很強的早期,父母可以在家用科普繪本、STEM玩具、趣味遊戲進行興趣引導;

後期,父母孩子心裡都有底了,再依靠機構、學校興趣小組和選修課。

不建議早期就依靠機構,首先還不確定娃的意向,其次機構有好壞、昂貴等普遍問題。

嘿嘿~~ 朵媽找來了一波趣味小遊戲,讓娃樂在其中,還能感受高大上的STEM理念,一起來看!
搭建紙捲筒
搭建類的遊戲符合STEM的主題。咱只需要用到一些廢棄的紙捲筒就可以啦!也可以用一次性紙杯代替哦!首先教娃將紙捲筒剪成長度不一的塊,並在兩端剪出一些口子。

處理好後,就可以進行紙捲筒的堆高高活動啦!哈哈,這是我家朵朵最喜歡的部分~~
當然啦,在搭建之前,還可以在紙捲筒表面刷上一些美膩的顏色,一方面鍛煉娃的藝術細胞,一方面紙捲筒也會美美噠!
不止是簡單的堆高高,搭建高塔,搭建雕塑,天馬行空,任娃想像哦!
罐子里的彩虹
科學是STEM里打頭的學科,帶娃學習科學當然離不開各種有趣的小實驗啦!不如跟著朵媽做個小實驗,在水裡製作一道彩虹吧!6歲的小女孩安娜正做這個實驗,首先在5個玻璃杯里分別倒入2湯匙的熱水(為什麼是熱水?因為熱水可以更快的溶解彩虹糖。)。

接著一包吃剩下的彩虹糖倒出,將不同顏色的糖(紅橙黃綠紫的配比分別是2:4:6:8:10,為啥要放不同數量?繼續看下面會提到哦)分別加入5個裝有熱水的玻璃杯
當水杯里的彩虹糖溶解以後,我們把數量最多密度最大的紫色糖漿率先用吸管(用注射器會更方便哦)轉移到一個乾淨的透明罐子里↓↓↓
同理,按照密度的大小順序,小安娜把其他顏色的糖漿一層層疊加在罐子里,當疊加到黃色時,小安娜決定休息一會,畢竟這可是個精細活↓↓↓
半個小時後,小安娜疊加好了所有的顏色,我們欣賞著這道美麗的彩虹,心情也變得美麗起來!!
超級英雄編程遊戲
6歲的大衛最喜歡的超級英雄是帥氣的蝙蝠俠,於是朵媽使用基本的編程思想設計了一個讓大衛幫助蝙蝠俠避開「壞人」(樂高塊和其他玩偶)並獲得「珠寶」(到達終點)的棋盤遊戲!實際上,這也是一個精彩的STEM遊戲!首先我們用黃藍兩色膠帶粘貼成一個田字格棋盤↓↓↓

接著拿出不同顏色的便簽紙,在紙上畫上前進、左轉、右轉的指示箭頭,這個就叫指令,用以指示蝙蝠俠怎麼走。
不要忘記關鍵的一步,在棋盤上擺放樂高/玩偶障礙物,因為要保證路線可用,障礙物放置的位置必須想好,哈哈,感覺有點燒腦的說~~
接下來就可以玩遊戲啦!大衛一邊使用準備好的編碼命令卡,一邊移動手中的蝙蝠俠玩偶,左轉、前進,玩的不亦樂乎~~

哈哈,便籤條就是指令,大衛移動的手就是執行指令的「電腦」,當然啦,也可以兩個娃一起玩,一個負責發出指令,一個負責執行指令哦~~

猜猜大衛能找到最短的路線順利帶蝙蝠俠找到終點處的「珠寶」嗎?

STEM挑戰:麵條有多硬?
麵條作為主食界的扛把子,煮熟了總是軟綿綿的樣子,實際上人家原本硬著呢!實際上麵條還可以用來和娃玩一個STEM挑戰遊戲,讓我們一起來測測,麵條到底有多硬!

首先準備一包麵條和泡沫塊,將麵條小心地插在泡沫上!
接著挑戰開始啦!一本本書往上放!麵條君紋絲不動,最終艾丹和弟弟測出麵條能支撐6本小書!

然後,艾丹帶著弟弟設計了第二個遊戲來測試義大利麵條躺在水平面上時的強度。艾丹用木塊建起了一座小橋,鋪上了義大利面。

哥哥艾丹還在兩邊的義大利面上放上塊,用來固定位置,然後他開始在中間的麵條上增加木塊。最終通過實踐,他們得出一個結論,義大利麵條在水平面比垂直時承重能力更強!棒棒噠!

吸管機械手
聽說過機械舞,機械手聽上去也十分動感酷炫有木有?只要通過一個小手工,就能帶娃了解手指關節活動的科學原理哦!

將紙吸管切成小段,粘在紙板手上,代表手上的骨骼和腱鞘,注意在每段吸管之間留有一點間隙,這樣「手指」才能彎曲。
用線穿過每根手指的吸管,在「指尖」部位綁一個珠子固定住。
這個時候,小珍妮要開始發揮藝術思維,進行一些美化工作啦!嘿嘿,把手轉個面,給塗上漂亮的指甲油。
大功告成!現在開始拉動繩子,活動一下手關節吧!
通過一個個小遊戲,小實驗,孩子不僅能對理工科的課程感興趣,還能學會學科融會貫通,將來學習成績自然好,最重要的是能擁有終身受益的創新能力!高大上的STEM教育,其實就在身邊!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具有前瞻眼光的父母,給孩子創造機會,讓STEM教育滲透到生活的點滴中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